清水混凝土質量防治要點全掌握
細部處理和質量通病的有效防治是衡量一個施工企業對該工藝掌握運用和施工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和內容。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清水混凝土(Concrete)工程的質量通病和防治措施吧。
易出現的質量通病
(1)柱根部漏漿、爛根(root rot)。
(2)混凝土面模板拼縫明顯、混凝土錯臺。
(3)柱梁線角漏漿、起砂。
(4)混凝土(Concrete)表面起皺。
(5)混凝土表面存在氣泡。
(6)混凝土表面顏色不一致,無光澤。仿清水混凝土漆具有優良的防水特性和自潔性。可以使水在建筑物表面呈現水珠狀自動滑落,不會滲入墻體。碳氫化合物及油污、細等沾附在表面上的物質在光的照射下經其催化,能被氧化成氣體或易擦掉的物質
(7)預埋件不平、歪斜、內陷。混凝土露筋處理施工時無需復雜的施工機械和技術要求,無需長時間的封閉交通,施工后24小時可開放交通;無需對病害部位開挖,可節省大量的施工費、材料費和養護時間,有效的延緩道路病害的擴散和蔓延,延長道路使用壽命;而且修補后與原水泥混凝土路面顏色接近,有較好的美觀度
(8)對拉螺栓孔周圍漏漿、起砂。
柱根部漏漿
(1)柱模板支設前,應對柱根部模板支設處用1:2水泥砂漿找平,找平層用水平尺進行檢查,確保水平平整(適用于承臺面、樓層面上的柱構件);
(2)確保柱模板下口方正平直,柱模板底部要粘貼雙面海綿膠帶,以利模板與找平層擠壓嚴密;
(3)柱根部應留設排水孔,模板內沖洗水利于排除(Remove),澆筑混凝土(Concrete)前要用砂漿將排水孔與柱根部模板周圍封堵牢固;
(4)對于柱與柱接頭處,可在下層柱面上、模板根部部位水平粘貼二道一定厚度的海面膠帶,支設加固模板時,可保證模板底部與柱面擠壓緊密;
(5)澆筑混凝土前必須接漿處理,即在柱根部均勻澆筑1層5~10cm厚的同配合比的水泥(材料:粉狀水硬性無機膠凝材料)砂漿,嚴禁無接漿澆筑混凝土。
模板接縫明顯、混凝土錯臺
(1)選用規格、厚度一致的木膠合板(板狀材料)、木方與PVC內貼板。模板選用表面防水性強的酚醛樹脂浸漬紙,加固用方木應確保尺寸統一。模板和PVC內貼板厚度應一致;
(2)模板組合拼裝時,嚴禁模板縫、PVC內貼板縫與方木接合縫三縫合一,三縫均要錯開,方木加固要與模板拼縫垂直設置;
(3)PVC內貼板縫間要用膩子(Putty)補齊后粘貼2cm寬透明膠帶紙;
(4)大組合模板接頭處應將模板邊緣用手工刨推平,然后貼雙面膠帶,保證對齊后再進行拼接;
(5)加固用鋼管箍或槽鋼箍嚴禁撓曲、變形,且必須具備足夠的強度(strength)和剛度,確保清水混凝土(Concrete)表面平整。
柱梁線角漏漿、起砂與不順直
(1)木線條要確保規格(specifications)一致,線條順暢,撓曲變形及開裂者嚴禁使用,木線條上刷膠及膠帶紙粘貼要專人施工,專人負責,木線條上粘貼膠帶紙要寬些,每邊寬出木線條邊2cm,要雙面收頭,若發現有膠帶紙鼓泡現象,用針刺破以排出氣體,木線條安裝時與模板接觸部位要粘貼雙面海綿膠帶,以便安裝時與模板擠緊擠密,木線條上海綿膠帶與木線條邊要貼齊,禁止出現兩者間里出外進的情況;
(2)木線條往模板上釘時,必須拉出木線條邊線,逐根挑選,確保規格一致的釘在同一構件上,木線條一般固定在小面模板上,釘子間距200~250mm,以保證木線條在支設大面模板時不變形,木線條接頭處全部為45°角接頭,不允許直接對接,柱梁模板角部PVC板兩邊都要留出1cm寬空地,防止安裝木線條時,釘子將PVC板釘裂,木線條上的釘帽處順直貼整條窄膠帶。
混凝土表面起皺
(1)貼膠帶紙時,盡可能一次到位,嚴禁撕開重貼,確實需要重貼時,須更換膠帶紙,要從一邊往另一邊趕貼;
(2)木線條上可適當涂刷萬 能膠,以增加粘結力(結合力),膠帶紙中若存在氣泡,要按第二部分所述方法進行消除。
混凝土表面氣泡
(1)混凝土應分層澆筑,采用測桿巡查分層厚度,如50cm一層,測桿每隔50cm刷紅藍標志線,測量時直立在混凝土表面上,以外漏測桿的長度來檢驗分層厚度,并配備檢查、澆筑用照明燈具,分層厚度應滿足要求,待層混凝土振搗密實,直至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顯著下沉和產生氣泡為止,再澆筑第二層混凝土,在澆筑上層混凝土時,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cm左右,以消除兩層之間的接縫;
(2)混凝土(Concrete)振搗應插點均勻,快插慢拔,每一插點要掌握好振搗時間,一般振搗時間20~30S,過短不易搗實和氣泡排出,過長可能造成混凝土分層離析現象,致使混凝土表面顏色不一致;
(3)混凝土(Concrete)振搗時,振動棒若緊靠模板振搗,則很可能將氣泡趕至模板邊,反而不利于氣泡排出,故振動棒應與模板保持150~200mm左右間隙,利于氣泡排出;
(4)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和減水劑的摻入都對混凝土振搗產生一定的影響,可選用合理的外加劑,適當增加混凝土攪拌時間,適當增大坍落度等方法,在利于混凝土振搗同時,對減少混凝土氣泡的產生有一定的益處。
混凝土表面顏色不一致、無光澤
(1)在木膠合板(板狀材料)上粘貼一層光潔光滑的PVC內貼板,所用膠涂刷要采用橡膠刮板,保證粘貼面涂刷均勻,厚薄一致,膠過稠時可考慮(consider)摻兌稀料,并準備橡皮錘,粘貼后輕敲其粘貼面,排出氣體,使之粘貼牢固;
(2)涉及混凝土(Concrete)配合比問題,即同一批混凝土構件、混凝土所用地材、水泥應同廠家、同品 牌、同批號,攪拌混凝土必須嚴格按配合比施工;
(3)部分外加劑的摻入可能(maybe)對混凝土(Concrete)外觀顏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故混凝土配合比確定后,在施工正式工程前,要做一些樣板墻,若有問題,配合比還可做適當變動與調整;
(4)摻加外加劑的混凝土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使之充分攪拌均勻(jūn yún),充分溶合;
(5)混凝土在保證振搗密實的情況下,不宜長時間過振和重復(repeat)振搗,以免造成混凝土分層離析,致使混凝土表面顏色不一致,若因構件表面浮漿較厚,可加入適當清潔石子再適度二次振搗,避免表面一層混凝土與下部混凝土顏色不一致;
(6)在不影響周轉材料使用的情況下,盡量晚拆模板,一方面使構件在模板內充分養護,防止水分(Water content)過早散失,另一方面可避免采用澆水養護造成摻有砂、灰塵的污水意外流至混凝土(Concrete)構件表面,造成污染,影響觀感。
預埋件不平、歪斜、內陷
(1)因預埋件上有較多錨筋或其他錨固件需電焊焊接,而焊接時因受熱受力不均,容易產生埋件變形,對于平面埋件則造成表面不平等現象,因此預埋件在出廠用于工程前,必須逐根逐塊巡查,對于變形者采用千斤頂頂壓調整;
(2)出廠合格的預埋件必須采用適宜的安裝方法,才能保證預埋件不易在砼澆筑時發生歪斜、內陷等質量問題。目前較好的辦法是先在配好的模板上標出鐵件位置(position
),再在鐵件和模件的相同位置上鉆孔,預埋件與模板間加墊2mm厚海綿條,防止二者之間夾漿,用直徑4mm的螺栓將預埋件緊固于模板表面,拆模時,先拆掉模板外螺帽,模板拆除后,將螺栓切除,用手持砂輪機磨平即可。
對拉螺栓孔周圍漏漿、起砂
(1)可不采用對拉螺栓,而采用其他加固辦法的方式避免出現螺栓孔。仿清水混凝土漆具有優良的防水特性和自潔性。可以使水在建筑物表面呈現水珠狀自動滑落,不會滲入墻體。碳氫化合物及油污、細等沾附在表面上的物質在光的照射下經其催化,能被氧化成氣體或易擦掉的物質對于柱和單梁構件,采用槽鋼加固法,槽鋼間在構件外采用對拉螺栓加固,所采用的槽鋼規格(specifications),對拉螺栓直徑及加固間距要通過計算后確定,同時框架(framework)柱間要采用腳手架體系進行對頂,即柱間腳手架直接頂緊兩柱加固用的槽鋼,可大大增加保險系數,對于梁板整體現澆的梁,可適當加密支撐桿件,防止變形。
(2)若確實需要采用對拉螺栓(比如板墻等構件),可采用在構件模板兩側的相應位置(position
)鉆取比PVC管大1mm的圓孔(PVC管內徑要比對拉螺栓大2~3mm,PVC管強度(strength)要高些),對拉螺栓從PVC管穿過(PVC管的長度要穿出模板兩側4~5cm),PVC管與模板周圍結合處用膠帶紙粘牢,以避免螺栓孔周圍漏漿起砂,對拉螺栓還可抽出周轉利用。